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杨晓涵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表明2024年保险业将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服务高水平开放。外资仍看好中国保险市场。外资保险机构在华业务增长18%,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损失成本增加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6个百分点。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外资频频投资安防行业,主要得益于行业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市场规模巨大等因素。市场潜力和对外商投资长期价值的认可。多措并举发展保险业。近年来,外资通过设立新保险机构、成为新股东、增加注册资本等多种方式拓展我国保险业。新设保险机构方面,今年以来,已有4家新设保险机构获得保险牌照。其中,外资参股设立北京法国巴黎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信诚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此同时,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管局发布行政批复,授权牵头荷兰环球人寿保险集团筹建荷兰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筹建友邦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股东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此前发布公告称,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安联全球投资公司。 GmbH(以下简称“安联投资”)将通过发行新股增加资本。战略投资者将认购国民年金发行的全部新股。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行政批复,同意增加国民养老金注册资本约2.28亿元,由安联投资出资。增资后,安联投资持有National Pensionhacer 2%的股份。今年7月,国家金融监管局广东省监管局下发行政批复,同意增加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新股东包括国际金融公司、亚洲银行等。开发银行,都是国际金融机构。此外,今年以来,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忠利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和外商独资保险公司获准增加注册资本,外资股东也参与增资。对此,智库盘古(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姜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保险业引入外资有三个原因。首先,中国持续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特别是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简化审批程序等政策,外资准入门槛大幅降低,战略信心增强。条款。秒第二,中国的保险市场还处于充分发展的阶段,包括人均保费和保费。人口密度等指标较低,加上人口老龄化和居民财富不断增长,长期安全和资产管理需求持续释放,为外资提供了广阔空间。第三,外资正在从“试水”转向“深耕”。在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增资扩股、转制为全资子公司时,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涵盖寿险、非寿险、资产管理的全链条本土化管理体系,创造协同效应,强化本土应对能力。这一战略调整体现了中国市场从判断短期机会转向认识长期价值的转变。总体经营业绩良好。从第一届的成绩来看今年三季度,外资保险公司在净利润和投资收益方面普遍表现良好。比如,从净利润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前10名的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有5家是独资保险公司或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从投资回报来看,投资回报率在4%以上的22家民营个人保险公司中,有5家有海外投资经历。对此,江汉表示,外资保险机构普遍拥有成熟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产品定价、承保理赔、资金配置等方面更加高效。同时,进入日本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机构长期深耕全球市场,往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丰富的资产负债匹配和多元化投资策略经验。即使在低利率环境下,也可以通过另类资产配置获得稳定收益,从而提高投资收益。此外,外资保险公司往往侧重于长期保障和储蓄产品以及中高端客户群体。此类业务内含价值高、退保率低,承保利润较高,续保保费稳定,支撑整体营收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随着我国保险业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可以发挥专业能力,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实现共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 龙戈 副主任创新中心科研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国内保险行业来说,外资的进入将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和质量的高水平竞争,并带动引进国际先进的养老和健康管理专业知识。这可能会加剧对高端人才和客户的竞争,但总体而言,它将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并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选择。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